下雪时并不冷,雪化后的冰期才是最冷的时候。
连日来,各地企业相继复工,誓要抢回失去的一个月。那么,在这场事关生死的终极淘汰赛中,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活下来呢?
让员工回单位上班,就可以了吗?没那么简单。
大疫如大考。
这场疫情对每个企业来说,几乎都是一场极限压力测试。
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痛,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宝贵的。只有深度复盘总结,快速行动,拿到结果,才算真正通过大考。
企业复工,要真正恢复原力,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,希望这份复工期企业必做事指南,能给你启发。
坚定必胜之信心,
越是艰难,越要对员工“好”
越是困难艰险,企业越是要有必胜的信心,越是要对员工“好”,这是对企业一把手“心力”的终极考验。
疫情之下,危机四伏,“这场仗,我没打下来是死,打下来说不定也是死”的残酷现实,让企业主们心力交瘁,于是,裁员降薪成为最直接的“自救”方式,但有一些企业却并没有如此简单粗暴,而是逆向思维,用“温情”凝聚了人心:
保守估计要亏损5个亿的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,在镜头前,手撕员工联名降薪请求并称,“哪怕卖房子、卖车子,我们也会千方百计确保你们有饭吃,有班上”。
于是,几乎是一夜之间,束从轩从“默默无闻”变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“别人家的老板”。
同样,遭受疫情重创的还有物流行业,货拉拉的订单量下降了约80%,2月份的亏损金额高达1个亿,但货拉拉创始人兼CEO周胜馥通过《燃财经》明确公开表示,不降薪不裁员。
当然,更为硬核的操作者,当属伊利了,公开宣布要给员工涨薪。
据财联社消息,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,虽然这次疫情让我们面对着更大的经营压力,很多方面的费用需要控制,但是我始终坚持,省什么钱都不能省员工的钱,今年我们要继续给员工涨薪。
你对员工好,员工自会心怀“感恩”之心,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,而更重要的是,这波“坚持不裁员”操作,传递的更强劲信号是,企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文化品格。
危难之中,这种精神层面的向心力对于激发企业组织的战斗力,十分重要。
其次,复工期间,企业一把手还要注重群策群力,培养核心骨干员工敢说“真话”的能力,全力搭建独立思考型的骨干班子。
因为越是危机时刻,越考验核心决策者的冷静判断力。但人非圣贤,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能力圈,自然也会有认知盲点。
特殊时期,缺点会被成倍放大,但如果你的团队中有人敢于站出来帮你“踩刹车”,那你可算真的捡到宝了。
当然,经历过这次,你也可以变革组织结构,以股权方式,重新分派风险和利益,以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团队的独立性。
最后,通过这次危机事件,企业一把手也得学着重新点兵点将,看看哪些人是可信任可倚重的,企危思良将,此时也是发掘得力干将的最佳时机。
再难也要争取“雪中送炭”,
维护与客户的信任关系
特殊时期,一定要系统盘点客户,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目的,将客户分好类,以更高效地保住关键客户。
比如,对你的利润贡献最大的是哪些客户?直接关系现金流的是哪些客户?疫情过后,哪些客户的行业会萧条?哪些客户的行业会爆发式增长?如果“关键客户”换了一家新公司,怎样保证业务不丢,还能拓新客?……
注意,企业一把手一定要全面分析客户需求,理性决策,而不能一味地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样风险太大了。
其次,企业还要主动关怀客户。
疫情之下,几乎所有社会节点的人都进入了不同层面的危机之中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能多想一步,主动关怀关键客户,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意料之外的帮助,疫情结束之后,他们会对你心存感激,而更重要的是,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度会倍速增长,并转化为强劲的消费潜力。
在这方面,王健林的“免租”策略,真的是一步好棋。
早在1月28日,王健林就率先宣布将对全国各地所有万达广场商户自1月24日至2月25日这33天的租金和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,预计减免租金额度达到30-40亿元。
随后,保利商业、华润置地、招商蛇口等众多商业集团纷纷出台免租金措施,与广大商户共同承受经营压力。
这一大手笔地“舍”,不仅重塑了企业形象,同时也为后期争取更多商家入驻奠定了基础。
此前,一位在商界打拼多年的老板曾坦言,商界的朋友,大多数人做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,能真正“雪中送炭”的,其实很少。
但如果你能为你的客户“雪中送炭”,甚至学会用长远眼光“大舍”,也许真的会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备好企业“硬抗”的资本,
现金流第一位
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保留至少3-6个月以上的现金流。只有足够的现金流,才是企业“硬抗”的资本。
疫情大考之后,这应该算是各个企业主最痛的“领悟”了。
西贝,中国餐饮连锁行业的明星企业之一,没想到却成了疫情期间第一家自爆“扛不住”的企业。
老板贾国龙在疫情早期便坦言,自1月下旬以后,全国的400家门店大量关闭,而每个月给2万多名员工发工资需要1.5亿,虽然账上还有几亿的现金,但一来一去,如果没有银行贷款,他的企业撑不过三个月。
后来,幸运的是,贾国龙拿到了银行贷款,缓解了现金流的压力,但接受央视采访时,贾国龙坦言教训深刻:
“疫情给我个教训,原来从来不跟资本接触,觉得作为现金流行业不需要那么多资本,现在认识到自己造血能力没有那么强。”
所以,做企业,一定要有足够的长远眼光,储备现金流。如稻盛和夫在一场名为《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》的报告中所强调的:
京瓷随时可以使用的现金约有7000亿日元,因为有如此充裕的储备,不管遭遇怎样的萧条都不会很快动摇京瓷经营的根基。
另外一个问题,对企业而言,血库就是银行,能否从银行贷来款取决于你之前和银行之间的信任关系。如何维护这种关系呢?
原联想三军总参谋长,力行合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生,曾在正和岛的一次公益直播中分享了一个良方,供你借鉴:
柳传志的父亲原来在人民银行担任重要任务,在柳传志办公司的时候就多次警告他“在你不缺钱的时候,就要向银行存钱和借钱,从而建立信任关系,当你遇到风险时,银行才可能出手救你。”
居安思危,
建立系统的反脆弱能力
经此一役,相信每个人都体会到了,“你永远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”,这句话的分量。
这个世界并非线性的,只要一直努力,就能走上人生巅峰,每个人都应当学会从不确定性当中受益的能力,也就是反脆弱的能力。
要知道,系统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子系统的不稳定性之上。——这是塔勒布的《反脆弱》告诉我们的重要道理。
具体要怎么做呢?
1. 不要害怕犯错,要尽可能多地理性试错,快速迭代
因为错误其实也是一种信息源。如果每次试错,都能让你了解什么是行不通的,渐渐地,你就会逐渐接近更有效的解决方案。注意,犯了很多错误(当然,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一次以上)的人要比那些从来都没有犯过错的人更可靠。
2. 利用杠铃策略,应对不确定性
所谓的杠铃策略,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,并且摈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策略。
举个例子,在高风险的情况下,与其让飞机上的所有成员保持“谨慎的乐观”,或任何其他态度,我宁愿机务人员保持最大程度的乐观,而飞行员保持最大程度的悲观甚至过度焦虑。
而如果是在投资领域,你可以将85%—90%的钱投入极为安全的投资工具,余下的10%—15%投入投机性项目,唯独不要把钱投入到所谓“中等风险”的投资中,因为是无效的。
也就是说,特殊时期,企业要学会做减法,all in 关键现金流业务,舍弃“鸡肋”产品,并且也不能忘记开辟小路,增加企业的求生通道。
总之,风会熄灭蜡烛,却能使火越烧越旺,你要做的就是成为火,与不确定性共舞。
借用移动互联网工具,
提高企业协作效率
商业游戏的本质往往在于效率。
企业逐渐复工之后,人人都希望能短时间内抢回之前失守的阵地,在这一情形之下,如何让企业组织内外部的协同与沟通更高效呢?答案就是:
——借用移动互联网工具,让协作实时“在线”,随时随地沟通、决策、执行、拿结果。
举个例子,比如跨企业开会,传统企业会议受制于网络和平台限制,只能企业内部沟通,而微信又仅能支持9人会议,该怎么办呢?
这时,你可以使用霍KING共享聚落的小鱼易连还有腾讯会议、钉钉等,支持百人同时在线开会,随时随地快速连接内外部。它们基本支持屏幕共享、在线文档协作,支持会议中实现音频,视频,文字全方位沟通,让协作更顺畅。
总之,特殊时期,谁的效率高,谁的行动快,谁的协同力强,谁的团队行动快,谁就能突围。
所以,企业一定要为一线的“士兵”提供最佳的武器装备。
小结
也许2020年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“心力”,但冬天越是严寒,春天越是烂漫。
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经历过非典,而此次疫情中,从大年初一开始,他就一直呆在武汉,在接受《人物》采访时,他说:
活着就是未来,活下去就是未来。
也许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,但人的信念,一定能战胜万种困难。
悲观主义者往往说的都是正确的事情,但最后的胜利从来都属于那些乐观而有信念力的人,正如戏剧家易卜生所言:
“真正的强者,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,从逆境中找到光亮,时刻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。”
加油,一起共克时艰。